主办方:中国酒店产业综合服务平台
时 间:2025-04-05 13:24:58
地 点:北京
近年,受硅料等成本因素影响,组件价格不降反升,成为制约下游需求变现的首要因素。
据悉,深欧电站项目还首次大面积采用了双面半片组件竖装方案。刘细亮介绍,隆基清洁能源从系统成本、发电量、可靠性、施工运维等方面详细对比了组件竖装与横装的优劣势,经过理论分析与实际验证最终得出双面半片组件竖装方案更优的结论。
深欧电站从2021年6月31日至今年5月31日,累计完成发电量18388.77万kWh,可利用小时数达到1738.31h,超过同地区平均水平(1480h)17.4%。究其原因,刘细亮认为这离不开隆基清洁能源在技术创新上的精益求精。隆湖光伏电站位于运城市芮城县北侧中条山南侧的秃山荒坡之上,属山地形梯田电站。那么,如何打造这样一座光伏电站?拥有多年电站开发建设经验的隆基清洁能源对此有着自己的理解。与传统低碳钢支架相比,高强钢的应用使得直接材料成本下降约0.053元/W,应用1GW项目将节约经济成本超 5千万元,经济效益显著。
与此同时,在电站管理中,隆基清洁能源格外注重两个细则考核情况,针对设备运行情况,每日进行巡检统计,保证设备正常运行。位于山西运城市的深欧电站与此同时,隆基清洁能源还联合高校及科研院所、原材料供应商、加工供应商对S420、S550等为代表的高强度钢材料进行了充分的研究。这些地区的装机容量最高,截至6月底,占法国累计接入电力的66%。
法国生态转型部发布了2022年前6个月太阳能和风能装机容量的新统计数据作为对比,去年八月荷兰天然气价格不超过30欧元/兆瓦时.虽然风电和光伏在整个能源体系里算不上大头,至少在短期还不能扭转整个大洲的用电需求,但极端的能源紧缺同样带动了光伏的需求。等投产、产能提升一套动作走完,通威在光伏行业的第一次抬头就遇上了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叠加欧洲光伏补贴政策相继减少,海内外需求骤减。上半年,光伏出口成为一大增长推动力。
面对即将松动的硅料价格,通威在今年8月宣布发力组件业务,补上了在光伏全产业链上的最后一环。目前其他光伏厂表现出了垂直产业链一体化的趋势,为了不被别的厂家卡脖子,最好的办法就是自建或合作建设全产业链。
在原材料紧缺的2021年,拥硅为王一度成了光伏产业的基本准则。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硅业分会副秘书长马海天曾在接受证券时报采访时表示,2022年硅料环节产能可能释放不完全,但2023年硅料厂的日子可能就不好过了。特亿阳光新能源总裁祁海珅认为,大力发展组件环节不仅可以带动硅料的销售,还可以避免将来的组件价格战产生时对于硅料价格的挤压。2013年,通威逆势扩张,在低点收购合肥赛维工厂。
也是在这一年初,通威和隆基等光伏股股价被推到了一个历史新高点。以此为基础,这两个业务最终成就了通威在多晶硅、电池片全球双龙头的地位。对硅料厂来说,这个数字意味着生产一吨多晶硅就亏损十多万元。在内卷中前行通威正式进军组件开启一体化布局,也被行业人士评价为光伏内卷程度的升级。
大全能源(56.440, -0.31, -0.55%)、特变电工(25.090, -0.18, -0.71%)、协鑫科技分列二、三、四分别赚走了95.25亿、69.05亿元、69亿元。硅料涨价顺着产业链持续向下震荡,价格下降也会重溯产业链的利润分配。
也正是在当年底,市场预期高位盘旋的硅料价格或许已经涨不动了。首富沉浮的故事,在光伏产业变迁的过程中,也已经发生了太多次。
在路线选择上,也有一代硅王保利协鑫坚持多晶硅片,最终陷入多年亏损的窘境,目送隆基押注单晶硅片,掀起了一场从硅棒端到电池端几乎整个产业链的技术变革,实现崛起。当世界的变化超出了预期,需求持续拉紧,这个长时间跟着预期和政策推进的行业仍在缓慢提速,瓶颈最终落在了硅料上。2020年,光伏业务的营收占比超越了农牧行业,成为通威股份的第一大业务板块。在不断内卷中,各细分环节企业之间差异性越来越小,一体化成了当前的风向。隆基最初从单晶硅片业务起家,后来再进军组件、电池,一体化后的隆基降本能力大幅增强,在一体化布局的过程中,逐渐在市场份额和地位方面成为龙头。刘汉元一直强调专业分工,总是觉得别人家的饭好吃,走到别人家去吃他的饭,结果回家发现自己的锅灶都被端了,因为别人也是这么想的。
在光伏这个年轻的行业里,周期的起落往往伴随着企业的沉浮、产业整合、首富交替和技术路线走向的更迭。但预期之外的需求再次出现,托着硅料价格曲线继续上扬。
同期,欧洲天然气价格一度站上300欧元/兆瓦时。2016年以后,光伏业务在通威股份的营收占比持续攀升。
为此,2021年底时,隆基、晶科、天合、晶澳、东方日升(29.890, -0.36, -1.19%)等主要光伏组件企业曾集体站出来,呼吁企业避开年末抢装潮。需求很快传导到中国光伏产业。
前四名皆为上游硅料生产企业,在赚钱能力上直接把去年的产业一体化龙头隆基挤到了第五。拥硅为王的稳固局面下,大多数利润也被以通威为代表的硅料企业拿走。中国光伏产业联盟秘书长王勃华就曾提到,2012年中国多晶硅产量出现负增长,停产企业数量接近90%。技术的革新与产业链的升级也在周期轮转中完成。
目前的硅料环节也在向N型产品过渡、降低单位能耗的同时,要紧跟下游电池片技术的升级与迭代,如果对于产业发展趋势反应不及时,很可能面临严重的后果或者说产业归零的风险。光伏行业是要降低单位发电成本,除了硅料的成本,降低非硅成本和提高电池片转换效率是其中的技术发展逻辑。
具体来看,光伏产业链从上游到下游,分为硅料-硅片-电池片-组件和光伏电站。以出口为导向的光伏行业被打入低谷。
但规模只是一方面,祁海珅认为,硅料没有稀缺性,硅料涨价只是阶段性的结构性行情。川财证券认为,尽管通威的硅片及太阳能组件产能较少,与自身大量的硅料、太阳能电池片产能不能完全匹配,但是全产业链布局规避了单一产品的周期性风险。
根据瓶颈反推法,可以简单的理解为:硅料能产出来多少,最终装机量就会是多少。是真搅局,还是别有筹谋?拥硅为王,赢家搅局?事实上,同样处在新能源的大赛道里,光伏和锂电产业面临着相同的痛点:上游的盈利能力明显要高于中下游。8月17日,华润电力公布3000MWp规模的光伏组件招标,通威股份、亿晶光电(6.560, -0.16, -2.38%)和隆基绿能三家企业入围,第一中标候选人为通威股份,投标单价为1.942元/W,低于亿晶光电的1.995元/W和隆基的2.02元/W。当年的通威正是因为踩在了行业的低谷,以休克状态开始对光伏领域的布局。
刘汉元一边输血保住多晶硅业务,一边收购赛维,布局太阳能(8.060, -0.01, -0.12%)电池片业务。2006年,通威集团决定从饲料跨界到硅料,在新能源领域寻找新的成长曲线。
欧洲在能源上长期依赖俄罗斯天然气,但今年天然气供应量大幅下降,叠加持续高温因素影响,让欧洲电价冲向一个新的高峰。纵观中国光伏产业过去20年的发展,可以说光伏行业就是在跟随周期浮沉和同业内卷中前进的。
对于专业化好还是一体化好,企业的身体比嘴更诚实,通威走向一体化也在行动上接受了这个逻辑,光伏垂直一体化企业对于全产业链上各环节的掌控能力更强、供应链条更顺畅,无论是产品供需周期、还是产品技术迭代,都会体现出强大的成本控制能力和规模化优势。高位的硅料价格并没有合理的长期支撑因素,根据以往的经验,周期结束后一轮下跌乃至暴跌成为早晚会发生的事情。
[41]Curtis Publishing Co. v. Butts, 388 U.S. 130,155 (1967). [42]Valentine v. Chrestensen, 316 U.S. ...